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发展高水平生态文明教育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题论坛暨生态环境学院、化学与生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发展高水平生态文明教育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题论坛暨生态环境学院、化学与生
4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发展高水平生态文明教育,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题论坛暨生态环境学院、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命名组建大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南京林业大学就业)党组成员、副局长谭光明;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灿;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永;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兴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吴骊珠,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人事司司长李金华,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员蒋丹平,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青格勒等出席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朱信凯主持。
新更名的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是一所涵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管理学和生态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型学院。学院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办院治学的根本遵循,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为宗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性、引领性重大问题,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建构生态文明自主知识体系,持续深化、丰富和发展大生态观的理论阐释和实践研究,不断完善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野、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现代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原化学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基础上重组升格、聚焦于有机生命和无机生命两类专业体系的新型学院,下设化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两个系级教学机构。学院围绕“生命资源”这一富有前瞻性的全新概念,以“厚基础、重交叉、促融通”为发展路径,深度融合化学、环境、农林、材料和学等多学科资源,旨在丰富并优化人民生命的保障手段与文明传承的资源体系,培养一批内秉“家国情怀、上下求索”的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型高端人才,努力走出一条人大特色、创新引领的理工学科发展新路,推动学校理工学科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开幕式上,刘焕鑫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生态文明教育,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把习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各方面,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主题论坛的召开和两个学院命名组建,对深入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发展高水平生态文明教育有重要意义,必将为建设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人才保障。希望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进一步深化合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谭光明表示,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发挥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深耕生态文明研究与教育,为传播习生态文明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此次两个学院命名组建,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责任担当、使命担当、历史担当。当前,推进林草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公园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也创造了新机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持续与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携手并进,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和高水平教育支撑。
张玉军表示,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在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生态文明思想、建构生态文明自主知识体系等方面走在前列。此次召开主题论坛及学院命名组建大会,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决心和行动,期待中国人民大学以此次学院命名组建、学科优化调整为契机,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性、引领性重大问题,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为积极建构生态文明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人大方案。未来,生态环境部愿与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思政课建设、国际交流等领域联合发力,将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工作做好,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生动实践故事讲好,培育更多致力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时代新人。
王灿代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各兄弟院系,向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命名组建致以祝贺。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追求理论创新与社会服务相融合,构建了多学科融合的环境学科群,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理念和办学风格,培养了大批环境与生态领域拔尖人才,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愿与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发展高水平生态文明教育,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贡献。
刘永表示,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己任,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在环境与生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培养了大批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现代化需求的高端创新人才。今天,两所学院的命名组建,是中国人民大学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对接全球环境治理需求、推动特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祝愿两所学院在未来建设发展中,以丰厚卓越的教学成果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以理论实践的协同进步推动绿色科技创新,以独特鲜明的学术特色弘扬人大环境学派,以交叉融合的学科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广泛深远的国际声誉支撑全球环境治理,成为我国与全球生态环境领域的人才培养重镇、科研创新高地和顶尖科技智库。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也将进一步加强与两个学院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携手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高水平生态文明教育作出新的努力。
刘焕鑫、张兴旺、谭光明、林尚立、尹伟伦、王浩、吴骊珠、张玉军共同为生态环境学院、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揭牌。
林尚立向生态环境学院、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向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对中国人民大学两所学院建设发展所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成立生态环境学院、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是持续深入贯彻习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和习生态文明思想,通过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改革,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回应时代之需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新征程,两所学院要聚焦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打造习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阵地,为美丽中国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人大力量;聚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打造生态文明理论创新的研究高地,为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学术支持;聚焦走好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路,打造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园地,进一步提升对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服务力、贡献力、引领力;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基地,培养一批又一批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高水平生态环境和化学与生命资源人才。
尹伟伦作“推进生态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促进高水平生态文明教育创新发展”主题报告。他表示,推动生态文明交叉学科创新发展是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健全习生态文明思想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重要保障。
王浩围绕新时期黄河治理的主要症结、风险挑战与应对思维作“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主题报告。他表示,水沙关系的失衡是长期以来黄河问题的根源,新时代调水补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应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极限保障、平衡适配四大思维,通过强调生态优先、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谋划布局生态保护、抓好大保护、实施大治理、采取大措施,将平衡适配发展贯穿到治理全过程。
吴骊珠作“人工光合作用”主题报告。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是地球上最重要、规模的化学反应。通过模拟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吴骊珠院士团队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实现了温和条件下太阳能光驱动人工模拟氢化酶的产氢,促进了清洁能源和绿色合成的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
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山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部委、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成立大会。大会设立主会场和分会场,来自生态环境学院和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的200余名师生代表参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