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部属院校从发端到二流的北京交通大学
曾经的部属院校从发端到二流的北京交通大学
在我国漫长的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部委不仅是政策执行机构,为便于对行业进行有效的垂直管理,许多部委成为五脏俱全的独立社会“生态系统”,他们有自己的学校、院、甚至司法机构。其所属学校对当代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响,甚至可以说,他们构成了当代中国应用技术类学科教育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后,除少部分仍归属原部委外,他们大部分划归国家教育部或地方管理。可以想象的是,其后的况味是复杂的。被下放后,他们有的身处西部边陲贫弱之地,“虎落平阳”;他们有的融入改革开放窗口,涅磐重生。
但是,谁也不能确定,他们与之前老上司:改头换面后的国家部委是否真正脱钩,或者说,这其中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或许是历史惯性过大,或许是学科壁垒过深,众多计划体制时代部属院校核心专业的毕业学生,仍成为对北京交通大学吧技术栋梁。
说到交通大学,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不错,2023年武书联大学排名显示,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分别排第4、12名,名列中国一流高校前列。而北京交通大学与西南交通大学则排至第、名(人民大学emba)。
其实,对比北京交通大学“出身”,今天这样的地位是有点“委屈”。实际上,他们应算作中国交通大学体系的发端。
早在16年,清朝直隶总督王文韶创办了新式的“山海关铁路官学堂”,是国内最早的铁道专门学校。这个学校后来发展成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这是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的源头。
咋一看, 这不就是一所普通的铁路学校吗,为什么说这是我国交通学校的发端呢?可别小看这个铁路,在十九世纪,这是陆上交通发展的主流和核心技术,在那个运输动力由畜力向机器动能转换的时代,原始铁路的技术地位是今天的高铁所不能比的,当时最早的铁路学校,代表国家交通教育的开端也就不足为奇了。
差不多在同时,16年末,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学脉源头:上海“南洋公学”建立。11年,北洋将南洋公学发展而来的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和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北京邮电学校合并管理、统一学制,挂牌为“交通大学”,这是中国首次以“交通”命名的学校。而后,这个学校“分崩离析”,由北系的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南系的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继续发展。如我们所看到的,南系登上了交通大学、甚至中国大学的塔顶。
这里顺便说说交通大学这个名称,大学扩招时,为增设专业扩大办学范围,有学者把《深圳大学计算机》之类解释搬出来,把这里的“交通”二字说得极深奥。实则没有必要扯得那么宽,交通大学的本意和老百姓理解的并无多大区别,说粗了,就是修路架桥。交通大学一名源于北洋时期,取这个名字就是对应当时他的管理部门交通部。
上面说到的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几经分合,最终发展成为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脉络如下:
12年,两校合并,北京方面被唐山合并,称为交通部唐山大学北京分校,13年又自立门户,改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南京国民时期,交通大学系统洗牌,上海校区成为交通部江南大学四部曲交通大学、唐山部分成为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学、北平则成为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京唐再次合并,称为“中国交通大学”,后改名“北方交通大学”。为北方交通大学亲笔题写校名,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校名中的“交通大学”四字都是从该校原帖取得。
19年院系调整,京唐再度分手,分别成立北京铁道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归属于铁道部管辖。
到这里,两所学校正式划归铁道部,吃上“铁老大”香喷喷的大锅饭。而上海一系则沿着另一方向发展。这是否是造成两系后期巨大实力悬殊的体制原因,不得而知。
再后来,北京铁道学院发展成为北京交通大学,而唐山铁道学院于19年南迁,几经周折后,于19年在天府之国成都组建了今天的西南交通大学。
目前,学校有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特色专业、7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国家土建类专业评估,3个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培养项目。学校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虚拟仿线个、虚拟仿线个、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
第四轮专业评估中,学校有A+专业1个,A-专业4个、B+专业7个、B专业3个、B-专业5个、C+专业1个、C专业6个、C-专业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