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清北等多所高校已出现AI助教
未来已来清北等多所高校已出现AI助教
近日,我们部分年级群里就关于塔里木大学怎么样的人工智能进行探讨,家长们都发现,家里的孩子都或多或少的使用过 chatgpt,帮助自己完成一些工作,比如写作的初稿、美术的设计,甚至有些论文等都是通过 chatgpt 来完成初稿等等,大家在感叹孩子接受能力强,适应新事物快之外,纷纷认为未来必定是智能时代,接下来作为家长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相反当前的教育制度还没有和时代发展接轨,仍然停留在为工业时代培养人才的计划当中。
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我们普遍认为技术类的例如,计算机编程、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能变得更加重要,另外人机协作、跨学科大学助教络安全、疗保健等行业也会变得重要。同时,简单的、机械式的、重复性的劳动已经越来越多的被机器所取代,相反,人际沟通能力、创新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等软技能应该越来越受到重。
不只是我们的小群里在聊人工智能、 等,全国两会的代表也在发布有关AI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建议,为人工智安徽9大学提供平台和机制保障,构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降低各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门槛,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的产业生态。此外还应持续优化人工大学助教创业和成长环境,“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人才未必都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和亮眼的履历,建议在人才政策上能够不拘一格给以支持。”
针对人工智能催生的新兴就业岗位需求,汪小帆表示,虽然人工智能会替代一部分劳动技能和岗位,但是人工智能也能赋能劳动者,提升创造力和生产率,并催生大量新兴岗位。
汪小帆北京大学工学院和高校形成合力,满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催生的岗位需求。在支持和引导下,人工大学助教和高校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充分培训机会暨南大学武征员工提供相应的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培训。从政策和资源上激励和支持高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更好培养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长雷军拟提交关于加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满足科技变革需求的建议,拟建议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同时将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
3月5日,清华大学发文称,“在教育领域,AI技术的应用正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清华大学表示,2023年9月28日,学校启动了一项新的试点计划-清华大学演讲人工智能赋能教学。
清华大学自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8门课程试点,已有5门课的智能助教系统完成开发并投入使用。这些AI助教系统不仅能够提供24小时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智能评估和反馈,还能辅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习灵感。
其中,在“化工热力学”课程中,授课教师、化工系教授卢滇楠将100多篇相关文献和书籍用于垂直模型的持续训练与校准。目前,该系统已完成初步开发,具备主动出题与答题功能,并在学期末课程大作业中作为辅助工具被使用。
“心智、个体与文化”授课教师、社科学院副教授钱静介绍,经过一学期的初步尝试,学生们认为从内容准确度、结构清晰易懂度、认同程度和帮助性方面,智能助教相较于通用大模型(江苏海洋大学专业)、甚至相较于真人助教,都更具优势。
清华大学称,2024年,将开展100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课程,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或深度介入课程,打造人工智能助教、人工智能教师,持续创新教学场景,提升教与学效率与质量。
2月18日,新学期开始,北京大学也发文介绍了该校的AI助教-加利福利亚大学“它‘永远有耐心’,能提供高质量互动,是一个‘聪明又勤奋的家伙’。”
Brainiac Buddy(男生多的大学),是一个基于GPT-4的AI交互工程的产物。2023年秋季学期,BB启用于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董彬老师的《大学助教》课上,学生通过对“BB”进行提问,实现了对课程的预习和个性化知识库的建立。
此外,据南大消息,2月27日,南京大学发布“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总体方案,AI课将于2024年9月面向全体新生开设,这在全国高校中属于首创。
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表示,南大发挥文理综合性优势,汇聚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和课程资源,集全校之力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结合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科特色,采取集中授课、小班研讨、实践参访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计算思维、智能思维,在通识、技能与应用等方面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切实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主动,为探索面向智能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走在前、做示范”。
另外,今年年初大火的Sora,引起大家热议:“未来会不会和我们抢饭碗?”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回应了各界聚焦的AI热点大学助教友们送上一颗“定心丸”:AI永远只是辅助工具,给AI改错,还是得靠人。
来源 综合中国青年报大学助教、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招考部落、南京择校家长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