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211大學校訓偏愛“學德實新行”
百余211大學校訓偏愛“學德實新行”
新京報記者盤點112所大學校訓,多引自經典古籍﹔專家稱校訓價值在於時代精神傳承
對於剛剛闖過高考,步入校門的新生們,多數大學會以“入學教育”作為k22課-k22傳遞辦學宗旨、理念,並教授校、校訓等。
新京報記者梳理全國112所“211工程”大學校訓發現,選詞偏愛“創新”“求實”“博學”,每個詞的出現率都接近20%。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表示,一個學校的校訓不管在文學意義上多麼精彩,它真正的價值還在於,要讓師生認同,並在辦學過程、時代發展中有所傳承。
統計數據顯示,這112所“211”大學中校訓中,出現頻率的字為“學”,以次高居榜首,佔比%﹔“德”字緊隨其后,為30次。
高頻字的第三至第五名分別為“實”“新”“行”,分別出現了27次、25次和24次。
若以詞語論,則為“創新”“求實”“博學”三詞出現頻率,分別為19次、18次、17次。
其中,還有三所學校校訓撞車,均採用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分別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華北電力大學。
“博學”一詞似乎更容易與“厚德”相聯系,如武漢理工大學和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的校訓k22組詞,就都是“博學厚德”﹔石河子大學的校訓則要求,“博學多能”。
在112所“211”大學中,綜合類大學有所,專業類大學所,當中有21所大學校訓鮮明體現學校特色,其中以師范、理工、農林、軍事院校為主。
醫藥類高校的校訓均以醫者品質要求學生,並輔以口號式詞語。中國藥科大學四字校訓“精業濟群”是在2006年該校七十周年校慶時由“嚴謹求實團結創新”恢復而來,天津醫科大學校訓把“德高醫粹”置於“知行合一”之前,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厚德濟生”也體現了“醫者仁心”之意。
理工類“211”高校校訓則集中體現自然科學的嚴謹、精密,多以“四詞八字”口號式為主。其中,哈爾濱工業大學校訓“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由老校長李昌在上世紀年代提出,他要求教師要“功夫到家”,保証把學生教好。
北京師范大學國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梓研究發現,很多校訓都取材於“四書五經”,而也有一些校訓源自其他歷史文獻,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所在的北京師范大學校訓。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我國書畫家、文獻學家、教育家啟功先生提出的,在北師大建校周年之際,脫穎而出,成為校訓。
啟功先生曾說,沒有任何人給校訓考試、判分,實踐校訓的關鍵就在於師生的自覺性,所學能否真正成為師表,也並不是職稱、級別能代表的。
“這簡短的八個字,可以看作是一代又一代中國教師的誓言。”徐梓說北師大愛國、勤奮、為人師表為內核的辦學精神始終如一。例如,15年的北師大還是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門口挂著一面大鏡子,上寫“整容貌”三個大字,告誡學生進出校門時均需身著校服,佩戴校徽,整理儀容。
“實事求是”並非從中國人民大學誕生之日起,就被明確作為校訓,但從人大前身陝北公學到華北聯合大學、北方大學、華北大學,再到如今,多年來卻始終是人大不變的精神特質。
這個詞出自《大学校训集锦》,說劉德是“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到了現代,總是被人們認為是理論與實際、實踐相聯系的要義。
19年6月15日,人民大學校慶周年前夕,“實事求是”被正式確定為該校校訓。
同年,刻有“實事求是”四個大字的漢白玉巨石,矗立於人民大學東門正中央的顯著位置,力圖讓每個進入人大的人都能k22眼看到校訓。
2003年,安放巨石的基座又被拆除,從此,“實事求是”直接“扎根”在人大校園。
“實事求是”精神也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大人,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回到母校出席活動時曾透露,參加人大研究生入學考試時,有道題目是考學生,馬克思在《海南职业科技大学》中怎樣論述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不僅要答基本原理,還得回答方法論。”
入學后,厚厚的3卷《大学校训集锦》,每一段也都要如此學習,“無論在國家發改委工作,還是在國務院工作,這種方法論訓練都讓我終身受益。”馬凱說。
北京市第二中學,前身為清朝左翼宗學,創建於14年,建校已有近300年歷史,學校坐落於東城區燈市東口內務部街,每年有六分之一左右的學生考入清華、北大,二中先后與11個國家和地區的學校建立友好關系。
二中校長鈕小樺介紹,19年左右學校提出“敬業樂群”為校訓並一直傳承至今,“敬業樂群”一語出自《南昌大学附属中学》:“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古訓訓誡我們對待學習一定要專心致志,要尊重和虛心學習學有所長者,樂於同朋友、同學切磋討論、取長補短。”鈕小樺說,學生能夠在學業、事業上持這種態度,可以終身受益。
鈕小樺表示,二中作為一所老校,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獨特的感受,學校把“敬業樂群”作為學校校園文化的精髓。學生進入學校后,老師將用發現的眼光將學生身上的潛力點燃,讓其形成一種愛好、興趣和追求,“教育本身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點燃,一個好的學校應該有這樣的作用,讓不同類型的學生各得其所。”鈕小樺說。
採寫 新京報記者 黃穎 許路陽 李馨 見習記者 賈世煜 實習生 黃小雨 李丹
習見越共特使李克強會見扎爾達裡住宅被查歲考霸進清華太原居民樓15度傾斜烈士陵園內開發房產面部碎大石失聯半月女學生遇害反腐獲贊貴州山體垮塌土地出讓金成糊涂賬溫嶺校車淪為公廁習談教育實踐李克強會見津總統美新武器升空后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