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123年没有校歌的历史
北大123年没有校歌的历史
的规定,高校应当在章程中明确“校徽、校歌等学校标志物”,在教育部核准公布的高校章程中,有超过%的高校都在章程文本中明确规定了校歌。有些高校的校歌是校方专门制作并在学校长期流传的,例如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先生在18年请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的校歌,一直在南开校园内传唱;有些高校曾进行广泛征集,遴选出将校训等精神传统较好地融入到歌词中、表达办校宗旨的校歌,例如清华大学校歌就是13年前后经公开征集所选中的汪鸾翔先生应征的版本;还有些高校曾尝试多个版本校歌,但最终回归经典,例如南京大学几易校歌,最终还是回到了16年由李叔同先生制谱、南高师首任校长江谦先生作词的经典版本。而北京大学在章程中仅明确了校徽,却未对校歌做任何规定。事实上,北大历史上虽然多次进行校歌的遴选,也诞生了很多首在师生间广为传唱的,但至今从未出现过一首由北大认定的校歌。与北大燕园标志性景色未名湖一样,北大校歌遴选的过程,似乎也蕴含了一种“未名”的精神。/p>
目前可考的有关北京大学最早的记载,是刊登在17年第29期《北京大学校歌》和《圣彼得堡大学》的《北京大学校歌》。此曲在校刊上载录时即以“东南大学选课”为名,是为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二十周年所作,虽被广泛传唱,但此后专有布告澄清其“不能作为本校校歌”。
棫朴乐英材,试语同侪,追想逊清时创立此堂斋。景山丽日开,旧家主第门程改,春明起讲台,春风尽异才,沧海动风雷,弦诵无妨碍。到如今费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时幸遇先生蔡,从头细揣算,匆匆岁月,已是廿年来。
真正出现“校歌”字样的,是在三年之后,也就是10年12月17日-漯河的大学北大23周年纪念日时所发行的《北京大学校歌》特刊刊载的《武汉有几个大学》。这一版本也在《北京大学校歌》第1卷第1期以《湖南科技大学宿舍》之名刊出。
景山门启鲈帷,成均又新,弦诵一堂,春破朝昏,鸡鸣风雨相亲。数分科有东西秘文,论同堂尽南北儒珍。珍重书身,莫白了青青双鬓,男儿自有真,谁不是良时豪杰,待培养出文章气节少年人。
以上两首的词作者均系时任北京大学国文部教授、音乐研究会昆曲科导师吴梅。17年,吴梅被蔡元培邀请到北大担任昆曲组指导教师和国文戏曲课教师,但两首是否是应蔡先生之邀而作则没有记载。两首歌中,《北京大学校歌》传唱度较高,但明显带有周年纪念性质,“此时幸遇先生蔡”“已是廿年来”等措辞显示出较强的时效特征,始终未被定义为“校歌”。而10年的《k22的二本大学》在内容结构上更符合校歌样貌,去掉了时效特征较为明显的用词,使用昆曲《北京大学校歌》曲风,格调典雅婉约;但由于史料所限,其形成过程和如何以“校歌”名义刊登于校刊的缘由尚未可知。这两首最终没有得到学校的承认,11年11月,学校专门以“校长布告”形式宣布,“本校二十周年纪念会歌不能作为本校校歌”,并声美国大学全球排名